湯佳麗報道:11月27日,由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指導,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非遺資源管理研究評價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非遺發展大會北京論壇暨中國非遺資源管理學術年會在北京舉行。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會長陳至立出席。
龍宇翔致辭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執行主席龍宇翔出席論壇并致辭。他說,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蘊含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知識智慧與思維方式,是我國的獨特優勢。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交流和非遺傳承發展工作,強調不僅要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都活起來,更要讓其中蘊藏的人文精神鮮活起來。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作為國家對外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窗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創造性挖掘和開發文化資源,先后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友好往來,為推動中華文明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加深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友好感情,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馬文輝致辭
西沐致辭
徐志鵬演講
會議上,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李可染畫院)與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非遺及其產業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8-2019]》。報告主筆人、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李可染畫院)院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非遺資源管理研究評價委員會主任西沐在會議上作“建構全球化進程中非遺安全發展觀”主題演講,闡述了全球化進程背景下非遺安全發展觀的戰略重要性,與非遺發展的基本內涵、戰略原則、戰略目標及科學建構。他說,僅僅把非遺文化當做靜態化遺存或特有歷史文化現象的保護法是走不長遠的,對非遺的研究和發展必須將其視作一個整體,從本體內容、時間、空間、系統環境四個維度綜合研究與開發。他指出,2018年中國非遺產業規模已突破1.4萬億,新時期中國非遺產業的發展應進一步借助平臺化運營,加速科技融合,以實現非遺的產業化發展與區域綜合開發。
活動現場
中央外事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呂鳳鼎,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楊承志,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原司長馬文輝,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愛心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席艾米爾、副主席孫承志,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深圳文創院院長釋延豹,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非遺傳承研究中心主任徐志鵬等出席論壇。